软博会:期待与资本完美对接

日期: 2008-07-01

点击量: 58

“以前投资界对软件界确确实实又想投,又看不透,投下去效益又不好,所以都有点害怕。但是现在,我认为中国的软件产业已经到了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的时候了。”有着30年软件从业经验的前中软集团总裁、现华软投资董事长唐敏女士在近日召开的第12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现场这样告诉记者。
    发展迅猛  前景广阔
    据从组委会提供的数据,2007年我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843亿人民币,而且连续5年都是以超过30%的速度在增长,预计在2010年的销售收入会超过万亿。对于这组数据,唐敏告诉记者:“当然这个数字你可能觉得有水分,可是如果我们实实在在地把系统集成的嵌入式和硬件减去,我想50%的软件的净收入还是有的。所以估计未来中国软件产业的市场一定是一个几万亿的大市场,也就是现在市场的十倍,甚至于几十倍,具有巨大的投资价值。”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开始进入非常快速的发展时期,一些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已经开始凸显出来,其中有一部分是靠自身滚动发展起来的,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靠资本界帮助他们加快发展。以前一个软件公司挣几百万或者是上千万的利润很困难,但是目前,在中国利润上千万的软件公司已经是数不过来了。深圳展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排名上看,深圳软件业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现在深圳有60家公司其软件和服务的收入已经上亿元了。超过亿元的公司就是国家骨干企业,仅深圳市就有60家,可见我国软件企业在近几年中无论从产业规模、产品竞争力、管理水平,还是团队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
    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软件业的投资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到2007年底我国软件企业大概有18000余家,148万从业人员,平均每家企业不足百人,其中超过千人的企业不足百家,超过5000人的企业不足十家。企业规模小,但是前景好,这会是资金注入的一个好机会。”唐敏的话令在其身旁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肖华司长频频点头。
    肖华司长告诉记者:“软件要想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起来,没有资本的助力它是不会有活力的,也很难成长。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的培养。世界上任何一个高科技产业发展得非常好的国家,也一定是风险投资非常活跃或者是非常成功的国家。所以这几年我们一方面呼吁中国的风险投资要积极推进,另外一个我们也在做力所能及的探索。在我们部里面有一块风险投资应该说做得是非常成功的,财政资金原则上是不能做风险投资的,但是我们发展基金里面特批了一块做了一些风险投资。我国最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几个电路公司,都是我们部里面投的。当然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当我们的探索有了结果以后,其他的部委都在做这个事情了。但是我们觉得还不够,我们还是希望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到我们的软件产业,使其能够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我想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