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4-03-27
点击量: 47
近日全国各地都表示将打造大型展览场所,除北京APEC相关配套正在建设外,广州市宣布2020年将建设三大会展功能中心;石家庄也正式确定正定新区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规划;中国·哈尔滨国际农业博览中心项目将于今年4月开工。就在各地掀起展馆建设热潮之时,目前场馆存在的高空置率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新展馆建成后的运营问题也引起了业内的普遍担忧。
场馆密集恐面临高空置率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最近各地公布规划或建设中的会展场馆,一些是为了满足当地的展览市场需求,而另一些并不是从会展经济的角度来进行规划的,且后者恐将给展馆运营带来高空置率的问题。中国会展门户创始人黄勇指出,长三角、珠三角的会展场馆密集程度尤其之高。东莞市几乎每个镇都有一个会展中心,这些会展中心一般仅有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展会支撑,全年办展不超过10场。会展场馆都处于亏损状态,仅依靠政府的补贴生存。
据资料显示,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13-2020)》,规划中指出将用三年时间打造洲际会展中心城市,分步建设空港、番禺、增城三个特色鲜明、展贸结合型会展副中心。同时,石家庄政府也正式确定正定新区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规划,项目包括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及配套设施;亚洲最大的现代高科技农业博览中心—中国·哈尔滨国际农业博览中心项目预计年底建成投用;天津的国家会展中心预计将于2015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也在建设之中。
对此,一位会展场所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国际上普遍认为会展场馆的利用率不能低于15%。这是一个底线。据估计,一个10万平方米的展馆每年的维护成本约5000万元,甚至更高。而利用率低于15%的情况下,场馆运营将无法覆盖这些成本。但目前很多场馆的利用率都低于15%。
会展经济初现概念偏离
一位会展场所经营者无奈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随着一些房地产企业开始逐渐涉足会展业,一些会展场馆建设项目的概念范畴也从会展经济转为房地产经济。通过投资建设会展场馆,地产商以低价拿到土地、获得审批与政府支持。展馆建成后,通过展会吸引人流、商流,带动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这样一来,周边地价上涨。地产商由于土地升值,房价上涨获利,而并不太在意展馆的亏损。
对此,黄勇认为,目前一些会展场馆的规划中,不仅包含一个场馆,还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如一个20万平方米的项目,其中场馆可能占地10万平方米,还有10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这些配套包括酒店、购物中心、写字楼等。这些项目的开发收益很高,或许可以覆盖会展场馆亏损的损失。
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3年全国室内可租用的展馆面积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且能举办两个以上经贸类展览会的展览馆共有132个,合计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为572万平方米。
规划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经济系会展专业副教授王春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会展场馆的建设还是应该回归会展经济。场馆建设首先应该与城市的定位相匹配。该城市是否适合发展会展业、有无一定产业规模、配套资源是否齐全等是决策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其二,城市有无场馆建设的市场需求也是一大因素。场馆建设应根据当地会展产业的发展状况,当地是否有充分的展会来供给展馆这一问题应该列入前期调研之中。
针对场馆的后期运营,王春才表示,场馆应与邻近城市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与该区域内的会展场馆进行错位经营。而在空置率的问题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高凌江认为,会展场馆可以多元化经营,构造会展综合体。
面对高空置率和热度不减的场馆建设热潮,全国农业展览馆展览中心主任陈军指出,一个城市到底需要多少会展场馆或者多大的展览面积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或部门进行调研评估。陈军建议,政府淡出市场,将一部分职能交给行业协会。政府制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行业协会通过市场调研,进行项目评估,规划场馆建设。· 观点PK ·
政府类展会是否还是行业宠儿
近年来,我国已经有40多个城市把会展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就目前该产业在各地的发展状况看,有一个基本相同的特征就是均采用政府主导型的会展发展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政府类展会是一大特色。随着政府节俭办会办展政策的落实,政府类展会是否还具吸引力,业内各有看法。
优势
政府类展会更具权威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 高凌江
政府展会一般对参展商会有一定的补贴,尤其在前期培育展会品牌时,对展会的投入很大。且其拥有广泛的资源,可以邀请众多的专业买家。另一方面,政府展会一般规模较大,长期下来形成品牌,在同类展会中更具权威性。
更容易调动资源
中国会展门户创始人 黄勇
政府主办展会能够协调各部门,使得各环节运作更具有效率,而一般展会很难调动那么多资源。另一方面,政府主办的展会更具有权威性,这使得展会在招商时具有优势。如目前正在举行的第二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展会设置了密集的指示牌,并且有广播进行交通引导。这样的服务在其他类展会上很难看到。
劣势
对政策风险敏感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经济系会展专业副教授 王春才
随着精简办会办展原则的落实,一些政府类展会被取消了,留存下的展会其补贴也有所减少,有的甚至取消补贴。虽然政府类展会可能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受政策影响大,具有不确定性。相比而言,企业展会完全市场化运作,风险较小。
展会补贴减少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 赵春毅
现在政府类展会的补贴减少或没有了。以前,政府职能部门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不惜调动更多补贴给参展商和展会承办方,以达到实现政绩的目的。此外,政府类展会流程复杂,办事效率有时不高。与企业类展会相比,现在政府类展会仍具有以下优势:一、其给参展商和承办方可靠的感觉,让参展商和承办方非常信任;二、一般情况下政府类展会不会存在拖欠参展商和承办方费用的问题;三、比较方便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新华网)